1917年9月7日澳大利亚著名化学家、诺奖得主约翰·康福思诞辰
文史公曰:十几岁完全失去了听力的失聪者;他有惊人的毅力、不屈的灵魂,终登诺奖领奖台,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澳大利亚人;他在研究有机分子和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在二战时期,康福思在青霉素的研究上有重要影响。
康福思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父亲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古典文学教师。母亲是澳大利亚护士。
康福思在10岁的时候因耳硬化症开始失聪,中耳的骨质疏松变形,停止传输声音。到了20岁的时候,他完全失去了听力。
在悉尼男子中学,一位年轻的教师伦纳德·巴塞尔影响了康福思,使他走上了研究化学的道路。在化学领域,他的耳聋也许不是一个障碍。
16岁的时候他进入悉尼大学,攻读有机化学。由于他听不到讲课,他开始阅读教科书。当时,大部分教科书都是用德文写的,因此,他开始自修德文。
1937年以优等生成绩毕业,并获得学校的奖章。
他得到了牛津大学圣凯萨琳学院的奖学金。在澳大利亚攻读了一年研究生后,康福思于1939年得以去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师从著名化学家罗伯特·鲁宾逊。
同年结识了另一名获得奖学金的人名叫瑞塔·哈拉登斯姑娘。
康福思和哈拉登斯在他们完成了博士学业(研究类固醇合成)后,成为研究新药青霉素的化学研究小组的成员。这项发现也让英籍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瑞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奖,他因分离和纯化青霉素而获此殊荣。
康福思于1949年参与编撰《青霉素的化学》一书,全面记录了这项研究工作。
康福思和哈拉登斯于1941年结婚,两人一直密切合作做研究。
战后康福思夫妇继续留在英国。他又回到类固醇合成的研究上,与他的博士导师罗伯特·鲁宾逊合作。
康福思夫妇于1946年加入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科研队伍,在其属下的国立医学研究所(NIMR)工作到1962年。他的小组于1951年首先完成非芳香族类固醇的全合成。
康福思与NIMR生物化学部的乔治·泡普雅克合作,开始一系列广泛的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确定胆固醇如何在体内生成。
他们发现,胆固醇的碳骨架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酶调节阶段形成的,完全从乙酰基片段开始。该研究工作与理解现代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的反应直接有关。
康福思和泡普雅克鉴别出构成胆固醇的醋酸分子排列,在许多对天然产品、生物合成和可能的制造的调研中,他们成功地发现了制造可的松(肾上腺皮质素)的天然原料。后来的研究包括同位素标记和酶立体化学构型的扩展等新技术。
康福思和泡普雅克于1962年离开NIMR,成为谢尔公司设立的米尔斯戴德化学酶学实验室共同负责人。
该实验室是在罗伯特·鲁宾逊的敦促下由谢尔公司创立,旨在推动化学与生物学的交汇。他们在那儿研究酶反应的立体化学特性。
当泡普雅克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后,康福思继续该项研究。
康福思1975年来到苏塞克斯大学应用科学系担任皇家学会研究教授,直到1982年退休。
他于1953年入选英国皇家学会,同年被授予化学学会颁发的科黛-摩根奖章。
1965年获得弗林涛夫奖章。美国化学学会于1968年奖给他欧内斯特-冈瑟奖,
1972年获得鲁塞尔奖。
康福思与瑞士籍波斯尼亚化学家弗拉基米尔·普莱洛格因“他们把分子结构与化合物的特性联系起来所做的努力”而同获197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的消息是他妻子从收音机上听到后告诉他的。
1976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的皇家勋章。
康福思于1977年被授予爵士勋衔。
1982年获得科普利奖章。
2013年12月14日去世,享年96岁。
约翰·沃卡普·康福思爵士(Sir John Warcup Cornforth,1917年9月7日-2013年12月14日),澳大利亚化学家。
#历史上的今天#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