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服务器

何沈慧霞:澳大利亚政坛常青树 孜孜不倦搭中澳“桥梁”

何沈慧霞:<a href=澳大利亚政坛常青树 孜孜不倦搭中澳“桥梁””/>

   何沈慧霞

何沈慧霞:<a href=澳大利亚政坛常青树 孜孜不倦搭中澳“桥梁””/> 新南威尔士州议会内关于职业女性的展览收录了何沈慧霞的事迹。

   何沈慧霞,人称“沈大姐”,在澳大利亚政坛和华人圈享有很高声望。她那些耀眼光环的背后,是一连串的优秀特质。她的奋斗史,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奋斗精神的缩影。

   她好学、勤奋、自信、坦率、健谈、热心、自强不息。她遭遇过婚变,当了十年单身母亲,从逆境中崛起。年近八旬的她还在努力学中文、读《易经》。

   她对祖国的最大贡献,就是搭起了中澳交流的桥梁。

   年少离家,赴澳求学

   祖籍深圳坪山的何沈慧霞,1943年出生在香港。她没有在香港读中六(Form 6),而是去了澳大利亚继续读高中,然后又进入悉尼大学深造。

   1967年,何沈慧霞从悉尼大学毕业,并且获得了该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最高奖励,这也成为她职业道路上很好的敲门砖。她先后在不同医院做社会工作,还从事社会福利的教学。

   一场婚变,改变了她的人生航向。

   她姓名里的“何”是第二任丈夫的姓氏。她跟第一任丈夫离婚后,当了十年单身母亲,做三份工把两个女儿养大。她忙于生计,只好请当地人当保姆照看女儿,错过了教女儿说中文的机会。

   她这么辛苦地工作,是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如果男方没工作,离婚就不用给赡养费。她很不理解这点,就钻研法律,觉得律师职业有前途,所以报读了法律课程。

   1985年,她获得了麦考瑞大学的法律学士学位,然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1987年,她成为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的大律师。

   政坛传奇,华人之光

   她的兴趣、特长与历史机遇相交,造就了澳大利亚政坛的传奇。

   1901年,澳大利亚开始实施“白澳政策”,对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有色人种采取歧视、限制的态度。到了1972年,这个政策才开始废除。何沈慧霞记得,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来澳大利亚的移民逐渐增多。

   她一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时,曾有一名华人珠宝商在她办公室对面被人枪杀,她为此组织了一次集会,要求增加警力。

   后来出现了律师参政做议员的潮流,亚裔参政也有了转机,何沈慧霞受到带动。1988年,她当选新南威尔士州上议院议员,成为澳大利亚立法体系里的首位华裔议员,令华人社区欢欣鼓舞。

   据何沈慧霞介绍,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和州议会都是立法机构,而地方议会没有立法权,只是处理民生相关事务。华人特别是女性在澳大利亚从政,只有足够优秀者才能脱颖而出。

   一生架桥,退而不休

   从1988年到2003年,何沈慧霞在新南威尔士州上议院连续担任了4届议员,长达15年,十分罕见。在这期间,她当了8年副议长。

   “从头到尾,我一辈子都在做桥梁。”何沈慧霞说。

   她是华侨华人和澳大利亚主流社会之间的桥梁。

   她反映着华侨华人的诉求和呼声,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亮明立场。

   早年的悉尼唐人街,晚上漆黑一片,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灯,导致治安不好。何沈慧霞当了议员之后,就提出动议,让政府在那片区域装了路灯,改善了环境和治安,令市民和游客感到更方便、更安全了。

   1998年,她辞去了自由党的职务,成为独立议员。因为当时澳大利亚反亚裔情绪高涨,而她觉得自由党领袖对这个问题的应对不到位。

   她也是中澳关系的桥梁。

   当议员期间,她经常代表州长招待中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代表团。她积极向新南威尔士州议员、向去中国短期学习的交换生介绍中国,两次带新南威尔士州议员访华,让他们对中国有直观的认识。

   1999年创立的新南威尔士州议会亚太友好小组,她是联合创始人和副主席。这个小组推动了新南威尔士州跟中国等亚太国家的交往。

   她是议会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2002年,她创办了新南威尔士州议会狮子会,致力于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会员全都是议员。

   她还是华侨华人群体内部的桥梁。

   1992年,她创办了慧贤会,这是一个华人女性团体,为她们提供联谊、交流、拓展人脉、参与慈善活动的机会。“当初,女士移民来这里是很辛苦的,没有佣人可以请,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她们也不认识什么人,在这里可以认识一下人,互相帮助。”何沈慧霞说。

   她是澳大利亚深圳社团总会的荣誉顾问,帮他们出谋划策。“我的意见很多的,因为没什么人比我更有经验了。大家都是同乡,大家互相帮助。”

   广东江门的侨团也把何沈慧霞认作同乡,因为她母亲是江门开平人。他们有活动,她也去捧场。2017年,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江门举办,她不远万里赶去参加。

   江西、福建、上海……其他地方的在澳侨团邀请她开会,她也欣然赴约。

   她在社会各界的人脉很广,所以,她继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影响力,忙于社会事务,处于退而不休的状态。

   猛学中文,心系故土

   何沈慧霞发现,自己离开中国土地越久,越爱中国。因为,她骨子里还是中国人。

   她的中文只学到了小学。她为自己的中文不好感到很惭愧,所以在努力学习,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我20年前不怎么讲中文,包括粤语,因为不流利。”她说。

   现在,她的粤语很流利,偶尔有个别词汇用英语代替。至于普通话,“普通交谈听得懂,演讲能听懂七八成”。

   她喜欢读书,很多中文词汇都是从书里学来的。她现在仍然在读很多书,包括深奥的《易经》。

   “我猛学中文,因为我喜欢。”她说。而她喜欢的事情,还包括回“家”看看。

   她回中国有十几二十次,前几年曾经代表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去郑州黄帝故里拜黄帝。

   “我想再去深圳,我去过四五次。”何沈慧霞说,“四五年前,我表姑特意从香港来见我。”

   她指的是2017年11月那次寻根之旅。她带着家人来到位于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江岭社区远香居民小组的祖屋——香园世居,与宗亲共叙乡情。她在台湾、香港等地的一些亲戚也赶来一聚。她很是感动,同时也为家乡的欣欣向荣感到高兴。

   每次回故乡,何沈慧霞还会去看看村后面的一棵树,因为她父亲小时候经常在那棵树下坐着。

   2012年,香园世居被坪山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挂牌保护。她对此充满感激。

   有一年,何沈慧霞有个外孙女中学毕业,祖孙三代四口人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游玩。何沈慧霞说:“虽然外孙女只有一半的中国血统,我也希望她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人一定要会中文。”何沈慧霞说。她支持孙辈们学中文,还资助他们去找私人老师学。“他们会说干炒牛河、炒饭、咕噜肉……”

   本来,他们读的私立学校开设了第二语言,但中文班名额爆满,他们进不去。何沈慧霞说,中文在澳大利亚很吃香,不同族裔都在学。

   她还期待更多华人在澳大利亚政坛发光发热。她觉得,华人从政,练好内功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英语水平、交流能力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她建议,海外华人都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当地的生活,多跟外界交往,提高外语水平。“这里是英语国家,我们华侨华人在这里定居,但已经把这里当作我们的第二个家乡了。”

   兰小棵/文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澳大利亚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澳大利亚服务器网联系。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